文章转载自各大神博客,用于自己学习的记录。
1. ls指令
ls为LIST的英文缩写格式。顾名思义
常用参数搭配:
ls -a 列出目录所有文件,包含以.开始的隐藏文件
ls -A 列出除.及..的其它文件
2.cd指令
(changeDirectory),命令语法:cd [目录名]。 说明:切换至当前目录 例如 cd test 即切换至test目录
3.rm指令
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
实例:
(1)删除任何.log文件;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rm -i *.log
(2)删除test子目录及子目录中所有档案删除,并且不用一一确认
rm -rf test
(3)删除以-f开头的文件
rm -- -f*
4.mkdir指令
创建文件夹
可用选项:
-m: 对新建目录设置存取权限,也可以用chmod命令设置;
-p: 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系统将自动建立好那些尚不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个目录;
实例:
(1)当前工作目录下创建名为t的文件夹
mkdir t
(2)在tmp目录下创建路径为test/t1/t的目录,若不存在,则创建
mkdir -p /tmp/test/t1/t
5.mv命令
移动文件或修改文件名,根据第二参数类型(如目录,则移动文件;如为文件则重命令该文件)。
当第二个参数为目录时,可刚多个文件以空格分隔作为第一参数,移动多个文件到参数2指定的目录中
实例:
(1)将文件test.log重命名为test1.txt
mv test.log test1.txt
(2)将文件log1.txt,log2.txt,log3.txt移动到根的test3目录中
mv llog1.txt log2.txt log3.txt /test3
(3)将文件file1改名为file2,如果file2已经存在,则询问是否覆盖
mv -i log1.txt log2.txt
(4)移动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到上一级目录
mv * ../
6.cp命令
将源文件复制至目标文件,或将多个源文件复制至目标目录。
注意:命令行复制,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会提示是否覆盖,而在shell脚本中,如果不加-i参数,则不会提示,而是直接覆盖!
-i 提示
-r 复制目录及目录内所有项目
-a 复制的文件与原文件时间一样
实例:
(1)复制a.txt到test目录下,保持原文件时间,如果原文件存在提示是否覆盖
cp -ai a.txt test
(2)为a.txt建议一个链接(快捷方式)
cp -s a.txt link_a.txt
7.ln指令
它的功能是为某一个文件或目录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步的链接,类似Windows下的超级链接。 这个命令最常用的参数是-s,具体用法是: sudo 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举例:
当前目录是/local,而我经常要访问/usr/local/linux/work
那么我就可以使用在local下建立一个文件linkwork,
然后sudo ln -s /usr/local/linux/work /local/linkwork
即建立两者之间的链接。
删除链接